中国足协新文件瞄准世界杯,中国足球能否逆转命运?
发布时间:2025-09-20


中国足协发布重磅文件,直指世界杯梦想!我国足球能否迎来曙光?

据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9日报道,8日,《中国足协青少年训练大纲(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公布,文件中明确提出通过不懈努力,为中国足球培养出能与足球发达国家比肩的本土球员和教练员。

历经两年多的调研和起草,这份涵盖青训理念、实践教学、中国球员能力现状等多个方面的意见稿,旨在填补国内足球青训的空白。其中,明确提出各级国字号梯队全部进入世界最高级别赛事的青训目标。

实际上

这份长达86页的文件,若能顺利实施,能否拯救中国足球的命运?

这份大纲都说了什么?

意见稿涵盖了五大方面,包括中国足球青训的愿景和目标、青训理念、实践教学、女足青训以及关于中国球员能力现状的调研。每个大方面都有详细的内容。

在青训理念方面,除了技术能力和战术能力外,还涉及心智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实践教学方面,针对U5、U6-U12、U13-U16、U17-U21等不同年龄段,根据身心发展特征和训练进程,制定了相应的训练重点和要求。

中国球员能力现状方面,详细总结了目前球员的优势与劣势,如技术全面性较差、阅读比赛能力、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不足、团队合作能力较差等。

更重要的是,意见稿明确提出,未来中国足球青训将围绕国家队比赛理念,以攻势足球为主导,追求攻守平衡,崇尚更具侵略性、灵活性的战术风格,敢于控球并积极创造机会,培养出能够为国争光且与“足球发达国家”相媲美的本土球员和教练员,各级国字号梯队全部进入世界最高级别赛事。

从国足层面来看,“世界最高级别赛事”,不就是世界杯吗?

这份大纲能拯救中国足球吗?

实际上,中国足球职业化26年来,类似进军世界杯、大力发展青训等目标并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有种球员“一代不如一代”、与目标越来越远的感觉。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中国足球遭遇三线溃败,先是国青队首次无缘亚青赛、连续8届无缘世青赛,而后国足在世预赛40强赛中输给叙利亚,晋级世预赛12强赛形势堪忧,国奥队则是奥预赛小组赛三战全负,无缘东京奥运会。

当我们的球员与日韩球员差距越来越大,越南、泰国等国家的足球水平逐渐逼近中国足球时,青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足协、国内各支足球俱乐部,包括校园足球,近年来也在青训方面不断发力。

这次意见稿的出炉,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整体来看,这份大纲内容充实,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结合了中国足球现状,在青训中具有一定的引导意义。

以攻势足球为主导、崇尚更具侵略性的导向,明确了各级国字号梯队的风格以及今后在青少年球员培养中所着重打造的风格。如果真能达到这个培养目标,未来的国足将具有一定的特点。

我们常提到日本足球,会想到他们的技术优势;提到韩国足球,会想到他们的奔跑和速度优势;越南足球近些年稳步上升,也在球队整体性方面展现出特点。而想到中国足球,恐怕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特点和风格。

相比以往“学习西班牙足球”、“学习德国足球”等宽泛的概念,这种攻势足球的理念更具象化。毕竟,世界足球上再先进的理念,最终还是落到中国足球本身,需要因地制宜,而不是完全照搬。

一个青训大纲的颁布就能起到逆转乾坤的作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个再好的理念,终究还是要人去执行。日本足球的成功,在于脚踏实地围绕着大纲培养足球人才,发展足球。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也需要这种脚踏实地、一以贯之的精神,将大纲传递的理念灌输到上至国字号、下至每一个基层教练员、球员中,真正融入到中国足球的血液里。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球员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南方球员脚下技术细腻、灵活性强,北方球员身体素质较强、作风硬朗。待大纲正式出炉之后,在后续执行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因地制宜。

最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耐心,因为青训需要时间来栽培。由于早先对青训的漠视,在开花结果之前可能还要经历一段低谷。不能因为眼前的低谷就选择放弃,再选择另一条路。中国足球经历过的教训已然不少,希望这次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不是若干年后回忆里的又一次“折腾”。